189-2281-0290
找厂房 | 找仓库 | 找写字楼
厂房出租/仓库出租/写字楼出租
厂房出租/仓库出租/写字楼出租
  • 深圳厂房出租
    光明厂房
    公明厂房
    松岗厂房
    沙井厂房
    石岩厂房
    福永厂房
    西乡厂房
    龙华厂房
    观澜厂房
    大浪厂房
    坪山厂房
    龙岗厂房
    坪地厂房
    平湖厂房
    横岗厂房
    坂田厂房
    布吉厂房
    西丽厂房
    燕罗厂房
    马田厂房
    新湖厂房
    凤凰厂房
    玉塘厂房
    宝安厂房
  • 东莞厂房出租
    长安厂房
    黄江厂房
    大朗厂房
    大岭山厂房
    松山湖厂房
    虎门厂房
    塘厦厂房
    凤岗厂房
    常平厂房
    厚街厂房
    寮步厂房
    东城厂房
    东坑厂房
    桥头厂房
    企石厂房
    石排厂房
    茶山厂房
    清溪厂房
    横沥厂房
    万江厂房
    沙田厂房
    樟木头厂房
    中堂厂房
    南城厂房
    石碣厂房
    道滘厂房
    高埗厂房
    谢岗厂房
    望牛墩厂房
    洪梅厂房
    麻涌厂房
  • 惠州厂房出租
    惠城厂房
    惠阳厂房
    仲恺厂房
    大亚湾厂房
    博罗厂房
    惠东厂房
    龙门厂房
  • 广州厂房出租
    花都厂房
    番禺厂房
    黄埔厂房
    白云厂房
    南沙厂房
    增城厂房
    海珠厂房
    天河厂房
    从化厂房
    越秀厂房
    荔湾厂房
  • 佛山厂房出租
    南海厂房
    顺德厂房
    高明厂房
    三水厂房
    禅城厂房
  • 深圳写字楼出租
    光明写字楼
    公明写字楼
    松岗写字楼
    沙井写字楼
    福永写字楼
    观澜写字楼

东莞韶关第二轮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348个 总投资额达1148亿

东莞韶关第二轮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348个 总投资额达1148亿

莞韶双创(装备)中心

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东莞韶关第二轮对口帮扶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3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7个),计划总投资1148.2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的省定任务,完成数量和排名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2018年分别推动24个、34个项目落地建设;2019年1—10月,推动50个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0%,走在全省前列。

这份成绩单,充分印证了莞韶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结出硕果。立足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莞韶两地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施开放招商扩大增量,推进技术改造优化存量,培育新兴产业增加总量,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释放出新动能。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发展机遇,自2017年1月开展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以来,东莞、韶关两市牢牢把握产业共建这一核心任务,狠抓产业共建、平台提升、全面帮扶和脱贫攻坚等工作,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对口帮扶工作全面推进。

高位推动

坚持“韶关所需、东莞所能”

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其生态资源丰富,绿色发展空间大。而东莞是我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一核”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制造业实力享誉全球。对口帮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千丝万缕,究竟该如何破局?归根结底还需从高层的维度输出强劲推动力,凝聚统筹帮扶工作的向心力。

对此,莞韶两地着力完善“共商”机制。坚持“韶关所需、东莞所能”原则,两市党政主要领导投身对口帮扶工作,先后4次召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并多次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及系列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帮扶政策和共建方案,谋划推进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工作。两市市领导多次带队互访对接,深入园区调研考察指导,有力推动东莞的技术、管理、资本与韶关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对接。

在推进“共融”对接方面,莞韶两地设立对口帮扶指挥部,完善指挥部常务会议、县级对口帮扶“十组团”每月例会等议事机制,制定“十组团”项目攻坚工作方案与招商引资年度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明确华南装备园为第二轮对口帮扶主阵地,由东莞选派干部担任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抽调指挥部东莞干部与韶关当地干部联合组建团队,负责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推动形成了“大帮扶”工作格局。东莞参与帮扶的10个镇(街)、韶关各县(市、区)形成了同样的工作格局。坚持市县联动,充分发挥市级指挥部的统筹作用,调动各级力量参与园区共建、招商引资等工作。

在强化“共建”保障上,两地进一步健全市级帮扶架构,增设经济协作局、现代农业局,并协调成立装备园管委会,推动各机构有序运转。在“七组团”结对基础上,新增东莞寮步、凤岗、常平3个镇与韶关浈江、武江、曲江3个区建立对口关系,实现县级帮扶全覆盖。两市共抽调142名专职干部(东莞干部102人、韶关干部40人),进驻市、县两级指挥部开展工作。在两地共同注资经营8家公司的基础上,新成立4家公司参与园区共建,其中装备园公司由莞韶两市和东韶公司按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元,新增的3个组团一次性落实了3年帮扶资金。

东莞韶关第二轮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348个 总投资额达1148亿

华南装备园正快速崛起。图为广东金志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

提升载体

创新园区共建模式 打造专业园区

产业园区是莞韶产业共建的主要载体。秉持“园区建设,规划先行”的理念,两地抓住2020年将进行新一轮空间规划调整的契机,提前谋划共建园区空间布局,组织产业园进行规划编制,进一步推动园区扩园提质。通过扩园调整及优化布局,全市园区新规划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较原规划增加18.7平方公里。同时,委托广东赛迪研究院对全市园区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明确产业定位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形成了《韶关市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累计交地7497亩、出让土地1638亩、新建6条园区道路基本竣工通车、污水处理中心、综合服务大楼顺利封顶……华南装备园是莞韶第二轮对口帮扶的“主战场”,2017年以来,该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快速完善。这也是莞韶两地持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缩影。深入实施园区“三年提升计划”,两地要求各工业园区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每年均超额完成计划数。通过加快园区道路管网、产业服务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厚街—翁源组团的厚源商务大厦、虎门—仁化组团的富仁商务中心、常平—曲江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

在园区建设上,莞韶两地还着力创新园区共建模式,打造专业园区。华南装备园依托宝武韶钢产业基础,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接,培育发展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成套(台)装备制造及装备服务四大产业,打造特钢全产业链生态圈专业园区,引进产业项目25个。厚街—翁源组团将华彩新材料产业园定位为绿色环保化工涂料基地,2018年园区产值达12.12亿元,同比增长51.23%。

值得一提的是,共建“园中园”模式是推动集约发展的有效探索。以大朗—乐昌组团投资3.3亿元的共建科技园为代表,该园一期及二期均已动工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3亿元以上,打造拎包入驻的产业共建新载体;同时,规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民营企业产业园、投资9亿元的母婴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

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起到了良好的“筑巢引凤”效果。2018年以来规划建设标准厂房42.95万平方米,目前在建27.2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10.5万平方米。其中,塘厦—始兴组团自建占地200亩的标准厂房,已招引香港通用、广东三华等文具企业入驻,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

优化服务

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1个工作日

产业共建,关键在于项目带动。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招引适合的项目?服务是重点。着力优化项目引进服务,两地先从政策入手,实施鼓励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华南装备园、莞韶园等招商优惠政策,在厂房建设、厂房租赁、融资贷款和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的落户企业“4个1000万元”的补贴。

同时,强化政策兑现,落实东盈、东都两家从东莞引进企业奖补资金各1000万元。通过发挥牵头单位、商会、行业协会及“十组团”的优势,积极开展联合招商,在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坚持政企联动,联手龙头企业共谋发展,与宝武韶钢在上海联合举办华南装备园中国宝武用户专场推介会,现场签约8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25亿元。主动对接东莞等珠三角企业转移需求,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项目,2017—2018年全面超额完成产业梯度转移落户项目数。其中2018年,推动韶关市承接项目50个,省定任务完成率达166.7%,完成率列全省**位。

项目不仅要“引进来”,还得出真效,这其中审批和落地服务同样重要。莞韶两地一方面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完善“办事不出园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华南装备园先行先试工业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审批方式,韶关市政府授权管委会使用8个市直部门“3号章”,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流程,项目审批时限从237个工作日压减至31个工作日,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

另一方面,两地持续优化项目落地服务,完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五个一”服务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职服务人员、一张作战图、一抓到底),全面协助入园项目做好开工建设和生产运营的各项前期工作。连续3年举行项目集中签约暨动工仪式,倒逼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度。发挥资金撬动作用支持入园企业发展,装备园管委会出资1亿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东莞银行韶关分行配套9亿元资金,支持入园企业融资贷款,2019年已有3个项目共获贷款授信1.13亿元。

东莞韶关第二轮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产业共建新签约项目348个 总投资额达1148亿

东莞东城街道帮扶韶关新丰沙田镇天中村的百香果种植产业基地

生态优先

绿色产业“枝繁叶茂”

今年9月23日,总投资65亿元的华韶数据谷项目正式动工,将建成5万个机柜的绿色数据中心,努力构建国内**智慧数据谷,打造“数字中国”创新应用示范区和国内**的单体数据中心,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5亿。这意味着韶关的大数据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这也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实际上,莞韶两地正着力“做大”新兴产业。发挥韶关装备制造基础优势,以华南装备园为核心平台,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全力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核心区。本轮共建期内,华南装备园签约项目25个,计划投资56亿元,其中已动工在建项目15个、建成试投产项目4个。发挥气候、电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成功引进4个大数据项目落地,总投资达111亿元。围绕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莞韶园甘棠东片区新增2000亩用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引导设立中试基地,成功引进投资1亿元的萱嘉离子液体项目,引进投资13亿元的广州朗圣药业项目。

做活现代农业“文章”。推动韶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共建。在全省率先把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产业共建工作范围,推动市与市、县与镇(街)共建农业产业园。目前,10个组团均签订了共建协议,新丰县茶叶产业园、乐昌市香芋产业园等11个农业园获省批准启动建设。园区项目共238个,总投资21.95亿元。促成贵州丰联农业、天恩奶业在韶共建生产基地,协议投资1.4亿元,组织有关组团与星河生物等企业签订农业合作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8.63亿元。

奏响文化旅游产业“乐曲”。扶持韶关旅游(东莞)营销中心建成运营,加强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宣传推介。立足韶关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积极策划、储备和引进投资较大、成长性较好的文旅项目。近3年来,引进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61.32亿元。其中,虎门—仁化组团围绕打造红色特色小镇,加快投资6.5亿元的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项目建设,完成酒店主体建设38栋,预计近期将试营业。

转型升级

已形成3个年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近年来,莞韶两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存量”。大力支持韶钢、东阳光、韶能等骨干企业进行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并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韶关已形成年产值超300亿元产业集群1个(钢铁冶炼产业集群),超100亿元产业集群2个(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重点发展产业。

与此同时,两地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做增量”。积极推动韶关高新区(莞韶园)创建国家高新区,韶关农业科技产业园(仁化县)创建***农业科技产业园,乳源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实施科技创新奖励、产业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扶持办法,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2017年以来,新增科技创新平台47个,引进紧缺适用人才(产业发展领域)184人,引进产业科技人才442人,引进创新团队6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16—2018年两年增长147.76%,提前一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9年比2016年增长250%左右。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省矿产应用研究所(学科类)、利民制药厂(企业类)先后获批立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学习借鉴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经验做法,引进松山湖华科运营团队,共建华科城·莞韶双创(装备)中心。高新区孵化器成功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孵化器零的突破。韶关国家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高新产业发展蓄能助力,加快动能转换。

全面帮扶

各项民生事业欣欣向荣

莞韶在全省8个对口帮扶指挥部中率先实施全面帮扶,持续推进2016—2018年、2019—2021年两个“三年行动方案”,从11个方面重点加强民生事业方面的帮扶对接,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教育对接。莞韶两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校)结对帮扶逐年上升,2017年45所、2018年55所、2019年60所,同时开展联合办学,设立分校、联合办学点、远程教育点30个。韶关选派322名教师到东莞跟岗学习,韶关教职工赴莞开展教研交流活动600多人次,培育骨干教师4354名。援建资金、教育教学设备等总价值1205万元。

推进卫生对接。东莞6家三甲医院与韶关15家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双向交流培养医疗人才488名,选派医务骨干逾200人次开展帮扶工作,“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赴韶义诊接待患者1500余人次。对口帮扶建设医院、医联体17个,支持改扩建基层卫生院59个,协助韶关建成45间规范化村卫生站,捐赠援建资金、医疗设备等总价值1934万元。

推进文化对接。推动两塘书院项目共建,推进韶关粤北采茶戏传承基地、乐昌花鼓戏传承基地和市博物馆多功能DIY活动室3个优秀文化项目建设,帮扶韶关10个县(市、区)共建成20个基层文化示范点。

推进劳动力对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4家,与东莞市14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实训中心30多个,校企双制培养350多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35人,为莞韶园等输送技校毕业生600多人。近3年来,开展促进就业创业项目4825个,转移就业安置7.81万人。

精准扶贫

累计预脱贫8752户24157人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数据显示,2017以来,东莞在韶累计落实财政帮扶资金6.27亿元。预计到2019年底,东莞帮扶的209个相对贫困村将累计预脱贫8752户24157人,2019年前识别的贫困户全部预脱贫,实现相对贫困人口的预脱贫率达到98.89%。

莞韶两地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做好产业帮扶规划,通过发展主导产业让更多相对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化经营。目前共实施资产收益类项目525个,带动贫困户7473户,共扶持长效稳定的特色产业300个。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组织就近就业贫困人口3880人,累计组织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367人。

改善人居环境。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1195.56公里、配置生活垃圾收集点3308个、完成饮水安全工程362个、新建和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204个、新建村卫生站213个,修建完善村文化广场471个,修建完善文化室379个。


落实民生保障。累计实施危房改造户数4104户,相对贫困村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累计开展助学活动492次,扶助贫困户学生3979人。

强化帮扶力量。2019年以来,东莞安排帮扶引导资金从50万元/村增加到75万元/村。43个帮扶单位(19个镇街、24个市直单位)新派出的209名**书记驻村到岗,共有281名东莞干部在韶扶贫,并在当地共聘请192名驻村**书记助理协助工作。

免 佣 找 房 源  -在 线 留 言

免 佣 找 房 源  -在 线 留 言

【租 厂 房 / 写 字 楼 - 免 费 执 照、变 更 地 址 】

——————————————————————————————————————————————————————
找厂房、厂房出租仓库出租写字楼出租 、办公室出租
找房源找优先网 • 优先为您找房东